污水处理中溶解氧(DO)值控制在多少才合格?
时间:2025-09-15 16:43:27   访客:239

作为一名水务运营人员或环保从业者,您是否经常疑惑:曝气池的溶解氧(DO)到底要维持在多少才算合格?DO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的效果、能耗成本以及出水达标情况。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,为您提供一个清晰、权威的答案。

一、溶解氧(DO)的核心控制范围

通常来说,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中,好氧池的溶解氧(DO)浓度控制在2.0 - 4.0 mg/L之间被认为是较为理想和合格的区间

这是一个经验证且被广泛接受的通用标准。在这个范围内,好氧微生物(活性污泥)能够获得充足的氧气,高效地进行新陈代谢,从而有效地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(BOD/COD)并进行硝化反应(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)。

二、为何存在一个范围?不同工艺的细微差别

虽然2.0-4.0 mg/L是通用标准,但“合格”的具体值并非一成不变,它会根据处理工艺的目标和阶段进行微调:

  1. 单纯去除有机物(碳化阶段): 如果处理目标主要是去除碳源有机物,DO浓度保持在2.0 mg/L以上通常即可满足要求。此时微生物活性足够,且能避免过度曝气带来的能耗浪费。

  2. 需要硝化反应(脱氮前置阶段): 硝化菌对氧气的要求更高,且增殖速度慢。为了确保硝化作用彻底进行,将DO浓度适当提高至3.0 - 4.0 mg/L是必要且合格的。过低的DO会严重抑制硝化菌的活性,导致氨氮(NH₃-N)去除不达标。

  3. 某些特殊工艺(如MBR膜生物反应器): 为了减轻膜污染,有时会通过提高曝气量来冲刷膜表面,其DO值可能会控制在4.0 - 5.0 mg/L甚至更高。

因此,在问“多少合格”时,必须结合您厂区的具体工艺流程和处理目标来判断。

三、溶解氧(DO)不合格的严重后果

  • DO过低(<1.0 mg/L):

    • 导致微生物缺氧,处理效率急剧下降,出水COD、BOD超标。

    • 引发污泥厌氧消化,产生恶臭气体(如硫化氢)。

    • 导致污泥膨胀,沉降性能变差(SVI值升高)。

    • 硝化作用完全停止,出水氨氮浓度升高。

  • DO过高(>4.0 mg/L,长期且不必要的):

    • 能源浪费: 曝气是污水处理厂最大的能耗单元,过高的DO意味着电费激增。

    • 污泥老化: 过量的氧气会促使微生物进行内源呼吸,导致污泥解体、絮体细小,同样影响沉降效果。

    • 影响除磷: 对于生物除磷系统,过高DO会使聚磷菌在好氧区过度吸磷,但不利于其在厌氧区的释磷,反而可能影响除磷效率。

四、如何精准监测与控制DO值?

要确保DO值持续“合格”,离不开精准的监测和自动控制。建议使用高品质的在线溶解氧检测仪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。通过将DO仪与曝气系统(如风机、阀门)联动,构建自动控制回路,可以实现按需曝气,既能稳定水质,又能实现显著的节能降耗。

污水处理好氧段的溶解氧(DO)合格范围一般认为是2.0 - 4.0 mg/L。具体设定值需根据处理目标(单纯除碳还是硝化) 和实际工艺进行优化调整。避免DO过低或过高,是保障处理效果、控制运行成本的关键。精准可靠的在线水质检测仪器,则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“眼睛”和“大脑”。

希望本文能为您解答疑惑。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溶解氧测定仪或其他水质检测仪器的信息,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,获取更多专业解决方案。

返回

© Copyright 2022 迈德施科技 版权所有

首页

关于迈德施

产品中心

新闻动态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