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使用COD水质检测仪进行日常水样分析时,取样管堵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常见故障。它不仅会中断检测流程,影响工作效率,更可能导致检测数据失真,甚至损坏仪器。作为一名资深的水质检测仪器技术支持,我将为您系统性地解析取样管堵塞的原因,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案。 一、取样管为什么会堵塞? 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要解决问题,首先要了解其成因。通常,堵塞主要由以下5个原因造成: 1、水样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:这是最常见的原因。如果待测水样中含有较多的泥沙、纤维、藻类或其他不溶性固体颗粒,在取样过程中,这些物质会逐渐在管路内壁沉积,最终形成堵塞。 2、结晶物沉淀:对于高硬度水样,水中的钙、镁离子可能会与试剂或自身形成碳酸盐等结晶,附着在管壁上,造成管路狭窄乃至堵塞。 3、微生物滋生(生物粘泥):尤其在温暖环境下,如果管路长期未清洗或清洗不彻底,管路内壁会滋生微生物,形成粘稠的生物膜,粘附颗粒物加剧堵塞。 4、试剂结晶或变质:COD消解试剂通常具有强酸性,若仪器长时间闲置,或试剂在管路中残留,可能因水分蒸发而结晶,堵塞精密管路和针头。 5、管路老化或弯折:硅胶管等管路材料长期使用后会老化、失去弹性,内部可能出现裂纹和剥落物。外部物理压迫导致管路弯折,也会形成物理性堵塞。 二、取样管堵塞的应急处理与疏通方法 当发现仪器吸液量不足、报液路错误或检测结果异常时,应首先怀疑取样管堵塞。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: 第一步:初步判断与定位 将取样管从仪器上取下,单独用洗耳球或注射器手动推注纯净水。 感受推注时的阻力,可以初步判断堵塞的严重程度和大致位置。 第二步:物理疏通法(针对颗粒物堵塞) 反冲法:使用洗耳球或注射器,从取样管的出口端(原连接仪器的一端)反向注入纯净水或去离子水,利用反向压力将堵塞物冲出。这是最安全、首选的物理方法。 软丝导通法:对于顽固堵塞,可以尝试使用非常柔软的细丝(如吉他弦或专用的液相色谱管路导通丝)轻轻插入管路进行疏通。注意: 动作务必轻柔,避免刺破或划伤管路内壁。 第三步:化学清洗法(针对结晶、生物粘泥) 稀酸清洗:对于无机盐结晶或水垢,可用5%-10%的稀盐酸或稀硝酸溶液浸泡和冲洗管路15-30分钟。(重要提示:操作时需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,并在通风处进行,清洗后务必用大量纯净水彻底冲洗管路,避免酸性残留!) 次氯酸钠清洗:对于生物粘泥,可用低浓度(如1%)的次氯酸钠溶液(即稀释的84消毒液)浸泡冲洗,以杀灭微生物并分解有机污物。同样,清洗后需用大量纯净水彻底冲洗。 第四步:更换管路(终极解决方案) 如果以上方法均无效,或发现管路已明显老化、变硬、开裂,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更换新的取样管。请参照仪器说明书,购买原厂或规格相符的管路进行更换,以确保其密封性和流量准确性。 COD水质检测仪是环境监测、污水处理等领域的关键设备,保持其液路通畅是获得准确数据的基础。当遇到取样管堵塞问题时,请保持冷静,根据上述步骤进行排查和处理。
本文连接:https://www.huantaiah.com/newss-3842.html
|